当前位置:首页 » 农影工程资料

为了让农民群众看到最美的电影画面-记放映员李勇亮

发布时间:2018.03.23  作者:thdygs  来源:网络  查看次数:
分享到:

为了让农民群众看到最美的电影画面——邯郸惠民电影院线放映员李勇亮

时间:2018年03月02日来源:中国电影市场

提起李勇亮,在邯郸市临漳县狄邱乡,那可是个小有名气的“电影名星”。他现年37岁,共产党员,承担着本乡23个村庄的公益放映任务。他努力放好农村公益电影并攻坚克难研制成功“电动三轮车便捷式影架”的先进事迹赢得了周围同事和农民群众的一片喝采声。

为了让农民群众看到最美的电影画面——邯郸惠民电影院线放映员李勇亮

他 有  一  颗  火  热  的  心

农村流动放映困难很多,其中交通不便和如何保证放映用电是两个突出问题。为顺利完成放映任务,他先后投资5万多元买了一辆面包车运输放映设备;投资2千多元买了一台逆变器,放映中啥时停电啥时用,近几年没有因农村停电而耽误一场电影。

他工作积极,社会责任心很强,觉得共产党员就应在落实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中以身作则,多做贡献。为此,他在按时完成本乡23村公益放映任务的基础上,还每月都到当地敬老院开展“崇尚美德、关爱老人”主题放映活动,将党的温暖和社会关爱传递给那些孤寡老人。

此外,他还不断深入当地中小学校,将《建党伟业》、《太行山上》、《平原枪声》、《百团大战》、《勇士》、《胜利大阅兵》等红色经典影片不断送到校园,配合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天长日久,不少人都夸他说:“李勇亮有一颗火热的心,为群众放公益电影是他最快乐的事!”


世 上 无 难 事   只 要 肯 登 攀

李勇亮不仅工作积极主动,而且还善于思考,富有创新意识。在农村放映中,张挂银幕是个重要环节,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一旦张挂不够平整,就会影响放映画面的清晰和美观。怎样才能把银幕挂得又快又平整呢?为此,他从去年下半年起,便不断琢磨着一个大胆而新奇的工作计划——研制一台能自动挂幕的机器。

他的父亲、老放映员李志河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全家人一合计,说干就干。从去年9月份起,在紧张的放映工作和秋收大忙之余,他们自备物料、自找工具、自绘图纸,在自家小院里叮叮当当干了起来,那场面俨然就像一个小型铁器加工厂。

为了让农民群众看到最美的电影画面——邯郸惠民电影院线放映员李勇亮

研制中最大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让银幕支架不但能自动撑开,而且还能自动收拢,这样才便于在流动放映中来往运输。这个问题经多次试验都未能如愿。这对于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并缺乏机械构造专业知识的农村放映员来说,其难度决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

面对技术难题,他的家人以及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出现了意见分歧。支持者说:“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决不能半途而废!”反对者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农村放映员能完成放映任务就行了,搞发明创造是不自量力,弄不好就要劳民伤财!”关键时刻,院线公司肯定了他的前期创新成果,支持他进一步开动脑筋,改进研制方案,使他倍受鼓励,信心大增。

为了让农民群众看到最美的电影画面——邯郸惠民电影院线放映员李勇亮

李勇亮认真总结了前一段的经验教训,决定走出家门,一方面与惠民院线的电影同行广泛交流意见;另一方面先后南下郑州、北上石家庄,到当地的机械改装厂登门求教。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他从众人的智慧和相关机械传动结构上受到不少启发,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

农 家 小 院 飞 出 了 金 凤 凰

2016年10月21日下午,李勇亮心情格外舒畅——因为从这一天起,他便用全家人精心研制的“电动三轮车便捷式影架”兴致勃勃地走出农家小院,来到放映场地上。众多乡亲闻讯立刻赶来围观,就像在观看一位刚进门的“新媳妇”。随着电动机、液压杆和机械传动部分的徐徐转动,只见银幕支架很快便自动撑开,洁白的银幕平整得如同一面超大型的镜子。从进场操作到完成挂幕程序,前后只用了两分多钟,不但节省了体力,而且还缩短了用时,工作效率比原先用手工挂幕提高了四倍多,而且放映画面比原先更加明亮、清晰、美观,效果非常理想。

在场群众一边观赏着精彩的电影画面,一边感叹地说:“想不到惠民院线的农村放映员也能搞发明,真是农家小院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为了让农民群众看到最美的电影画面——邯郸惠民电影院线放映员李勇亮
 

李勇亮所研制的“电动三轮车便捷式影架”,不仅得到了院线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观众的赞赏,而且还于今年7月21日荣获国家专利证书。面对成功,他诚恳地说:“这是公司领导支持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要谦虚谨慎、再接再厉,在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道路上永不止步!” 

二〇一七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