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2131工程工作

保2131工程底线,谱文化服务项目篇章

发布时间:2020.12.30  作者:thdygs  来源:网络  查看次数:
分享到:

保2131工程底线,谱文化服务项目篇章

时间:2020年12月30日来源:贵州省黔东南州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王光黔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州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辖16个市县和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60余万,有苗、侗、汉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187.12万人,占42.09%,侗族人口l41.63万人,占31.86%,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

黔东南州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管理和运营全州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同时提供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设备维护等服务;全州共有135套数字流动放映设备,共有102个放映队,由当地党委宣传部管理。 2014-2015年院线公司利用折旧费对所有设备进行了更新。根据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要求,黔东南州16个县(市)2192个行政村,每年放映任务26304场。

保2131工程底线,谱文化服务项目篇章

公益电影方面取得的成效

宣传党政方针强阵地,架起文化惠民连心桥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党和国家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之一,每年观影人次达280余万。黔东南州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伍将讴歌新时代、宣传新政策的优秀电影送到群众家门口,用心落实国家惠民政策、用力守牢农村宣传阵地、用情架起文化惠民连心桥。特别是在助力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更好的助力农村基层党建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题材丰富的放映模式,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价值关键在于农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在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针对农村观众的观影需求,对影片题材精心筛选用心搭配,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村即可在家门口享受到题材丰富的观影盛宴,切实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根据黔东南州农村电影放映影片统计,战争片、农村喜剧片、适应本地需求的科教片比较受农村欢迎,农村群众最喜欢看的是适合当地少数民族的民族语影片。

保2131工程底线,谱文化服务项目篇章

激活农村发展新思路,增添脱贫攻坚新动力

黔东南州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的思路单一固化、农村产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将《十八洞村》、《天渠》、《三变山变》、《最后一公里》等一批精准脱贫的优秀影片送到贫困群众的心上,引起贫困群众饱受贫困疾苦的共鸣、振奋众志成城战胜贫困的斗志、激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渴望、送去脱贫致富新思路新希望,是黔东南州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注入新的动力。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事项和做法及成效

在国家全面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的背景下,贵州省黔东南州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除做好管理和运营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的公共文化服务外,还参与到县级数字影院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后期维护工作中。

保2131工程政治底线,把准惠民政策正确导向

为更好将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地落实,黔东南州坚守2131工程政治底线,把准惠民政策正确的政治导向,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黔东南州实际,经州人民政府同意,配合州财政局、州文广新局制定并印发了《黔东南州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对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创建新型电影发行放映运营机制、建立健全放映队伍及培训机制、建立完善政府资助设备管护运行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配置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严格公益场次补贴的使用管理、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监督管理等作出明确要求,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思路,深化农村电影改革,探索建立统一供片、统一管理多种放映主体的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黔东南州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8年经州文广新局批准,在全州16个县(市)农村移民新区建设54个农村室外标准固定放映点,一座农村室内简易固定放映点和一家农村室内固定数字影院(公益)。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培育农村电影二级市场,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基础。

保2131工程民生底线,践行文化服务惠民宗旨

民生工程最重要的就是要赢得民心,赢得民心最关键的就是要惠及民生。黔东南州在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保2131工程民生底线。十年来,黔东南州农村数字院线有限公司在保质保量完成2131工程的前提下,以服务群众为目的,保障安全播出为宗旨,增强农村院线公司的生存空间,主动参与到全州其他的公共文化服务中,自2015年12月开始,全州14个县数字影院如期建成开始运营,实现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切实将文化惠民服务落到实处。

保2131工程发展底线,传承创新提升文化自信

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创业就业是文化惠民工程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体现,借助2131工程的有力平台,黔东南州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路径,坚守为民发展助力传承带动就业的底线,走出一条黔东南的特色文化服务路,深受苗乡侗寨乡亲的好评。全州每年放映苗、侗语译制影片6000余场,如译制中心完成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十八洞村》、《厉害了!我的国》等优秀的苗、侗语译制影片,为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增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信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坚强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要符合新时代新要求,要立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丰富文化体制、文化内容、文化形式的供给。在2131工程的有力探索实践及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服务工作。

保2131工程底线,谱文化服务项目篇章

坚定政治立场,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

始终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推进,做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与支持,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守好农村意识形态舆论宣传阵地。

完善体制机制,建强工程推动落实的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明确具体职能职责,细化各项作战方案。在推动落实具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中严格依法依规推进,认真按制度办事,既要做到科学谋划、靠前指挥,又要做到统筹得当、及时总结,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强有力组织保障。

提升队伍素质,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兵强将

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技术全面过硬的同时,更加注重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一岗多能”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将零散的文化服务队伍进行壮大,建设一支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服务内容聚焦需求、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在不断提高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收入的同时也提升他们的个人价值,从而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人文化”、“精准化”、“高效化”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精兵强将,完善队伍考核机制,用好激励机制,严格奖惩制度,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的获得感与归属感,激发他们为民服务和爱岗敬业的干劲。

积极探索创新,激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动能

在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注重文化输入与输出的思考。在文化共享和乡村发展有机融合高效链接上积极探索创新。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模式上由流动转固定,在放映场所上由室外逐步转入室内,试探性建设电影公益+乡镇数字影院,以公益带动商业来培育农村电影二级市场,消除原来“土坝子”露天电影放映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观影体验的舒适度,建立农村室内观影场所,不断激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动能。

勇担社会责任,树立公共文化服务的民生品牌

以品牌战略理念实施好每一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贯彻落实好惠民政策,以为民服务无小事的工作态度当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实践者、见证者,用心用情用力赢得群众满意的点赞、真干实干勤干实现群众美好的期盼,树立公共文化服务的民生品牌。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