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影工程资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益电影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述评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thdygs  来源:网络  查看次数: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益电影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述评
来源: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3日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宣部部务会部署安排和电影局指导下,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宣传思想工作重点,服务“三农”工作大局,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农村电影宣传文化阵地持续巩固拓展。

  在全国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者的努力下,新时代城乡一体化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从覆盖范围来看,从室外走进室内,55万个放映点遍布全国,服务场景不断扩展;从传播方式来看,从单一媒体到立体化传播,塑造公益电影好品牌,宣传效果不断增强;从内容供应来看,从两千部到五千部,优质影片让人民群众大饱观影福,“富民清单”不断加长;从管理服务来看,为电影行业主管部门、版权方、院线、放映队、其他拓展业务单位以及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便捷的运营管理服务,效率指数不断上升;从平台技术来看,从信息化到智能化,改革创新不断突破。

  据农村电影放映观影行为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6.8%的常住农村受访者感受到和城镇居民在电影公共文化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生活幸福感逐渐增强。

  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政策保障更加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公益电影放映作为电影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宣部部务会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大力开展流动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鼓励农村数字电影放映。

  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责任主体。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的扶持力度,统筹保障农村地区群众观看电影需求。同时规定,由教育和电影主管部门共同推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并采取措施支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观看。

  2018年12月,《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国家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要加强电影数字平台儿童专区建设,定期向影视制片机构征集优秀影片,建立少年儿童影片资源库,提供给农村、社区和校园院线进行放映”,“各地宣传部门要组织农村放映队深入农村中小学校进行电影放映,实现农村学生免费观影活动全覆盖。要组织开展特种电影公益放映活动,让盲、聋等残疾儿童少年与健全孩子一样,感受优秀影片魅力”。

  2019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统筹管理,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2019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补上“三农”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

  2021年11月,《“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了“城乡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有力推进,乡镇影院加快发展,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电影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有效扩大,服务质量稳步提高”的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紧跟中央政策部署,加大对公益电影政策支持力度,明确服务内容,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放映员队伍培养,重视校园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如江西省出台《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山东省下发《山东省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农村电影公共服务指导意见》,甘肃省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陕西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等,为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面落地、扎实推进夯实政策保障基础。

  基层“全覆盖”,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加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益电影放映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放映网络不断延伸,年度活跃院线数量由257条增长到292条,年度活跃放映队数量由4万支增长到4.7万支,日益壮大的服务队伍同农村群众周周见月月见,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放映服务场景不断拓宽。公益电影扎根基层,在完成“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任务基础上,逐步走进学校、社区、机关、企业、军营和社会福利机构等基层一线开展放映活动,深入推进“两融入一进入”。据院线填报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公益电影放映点/村55万个,其中校园、社区放映公益放映点有1.7万个,室内放映公益放映点有3.7万个。河北保定东兴院线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广场、工地、福利院、军营等地组织红色电影放映;辽宁大连推出进广场、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进养老院等“五进”公益电影工程;江西省在公园、广场等人员聚集休闲活动场所建立公益放映固定点;青海省首个标准化农牧区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过马营镇建成;江苏泰兴不断推进公益电影放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安排电影到实践站放映。重庆、上海、黑龙江、陕西、河南、山西等31个省份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放映走进室内、走向固定。

  二是放映服务群体不断扩大。公益电影放映持续丰富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少数民族群众等群体的电影供给,积极参与“1小时”公共文化圈建设,满足不同人群精神、文化需求。浙江诸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农村居家养老有机结合,2022年启动符合老年人口味的“食堂里的电影院”电影放映服务,《地雷战》、《大年三十》等影片向老年人传递更多温情关怀。北京、吉林、天津多地将“缅怀英烈”、“禁毒宣传”、“防灭火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的影片送进校园,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广西、云南、甘肃、青海等地组织放映民族语公益电影,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桂东院线开展扶贫专场放映,当地驻村第一书记朱明栋说,“你们的电影真是雪中送炭,让贫困户一改等、靠、要的心态,激励了精神,开启了思路。”

  三是订购放映场次稳中有升。十年来全国累计订购放映7000多部影片,总场次超过1亿场次,事业发展持续保持稳定。2016年至2019年,全国农村院线年订购影片场次连续三年超千万场,2021年全国订购影片961.5万场次,放映回传超800万场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时,影片订购放映更丰富更及时。单次订购场次不超过全年30%的放映队占比持续增至46.9%,全国放映队订购新片场次占比连续四年超40%,订购“少量多次”和新颖度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提升。新供应影片订购后超过三个月才放映的比例由2017年的11%持续降低到8%,订购一个月内即放映的比例由2017年的49%持续提高到超过58%,影片放映及时性提高,促进新片更快达到观众。

  四是危难时刻电影服务更加暖心。无论是自然灾害现场,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总能看到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者的身影,他们始终与各地群众站在一起,守望相助,为人民群众送去爱与温暖。四川泸定发生强烈地震后,雅安市金熊猫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在新民乡和王岗坪乡灾区临时安置点启动慰问电影放映活动。台风“梅花”过境期间,杭州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临安服务站精选《悬崖之上》、《金刚川》等影片,送进临安区群众避灾安置点慰问300余名建筑工人。湖北黄冈公益电影放映队奔赴各防汛驻点、灾民安置点进行专场电影慰问放映,精心制作了一批《预防泥石流》、《灾后疾病卫生》等科普短片在放映前播放,普及防汛抗洪和卫生防疫知识。贵州黔南院线放映员参与当地疫情防控活动,协助社区开展引导宣传、区域消毒、信息采集等工作,充分彰显特殊时期公益电影人的社会责任感、贴近群众的服务性和冲锋在前的先进性。

  宣传“零距离”,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在基层群众中“热”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益电影放映聚焦中心工作、围绕宣传大局,以主题放映活动为抓手,将党的好方针好政策和精彩“电影文化盛宴”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落到最基层,推动宣传工作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流,真正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热在青少年。

  一是重点主题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创新开展主题放映活动,在热点时间、重要节点设计策划专题放映活动,紧扣“小康中国,富美乡村”、“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中国农民丰收节”和“迎接党的二十大”等宣传主题,结合农村农民实际需求,在北京、河北、浙江、福建、山东、内蒙古、江西和广西等省区与当地电影管理部门共同举办丰富多样的主题放映活动,推介影片近千部次,兴起全国各地农村电影放映高潮。截至目前,“迎接党的二十大”系列主题放映活动推荐展映影片在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中覆盖全国省级行政区的比例为100%,在基层营造“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的浓厚氛围。

  二是放映活动地方特色更加突出。全国农村院线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全面落实好全国性主题放映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完成好“自选动作”,因地制宜开展地方活动,将志愿服务、旅游推广、学习教育与公益电影放映相结合,形成亮点纷呈的宣传态势。如内蒙古打造“公益电影7+”惠民电影放映品牌,创新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针对基层群众需求实现精准服务、精准放映。西藏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者深入各地虫草采挖点,进行爱国主义电影巡回展映,丰富农牧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新疆积极开展“践行文化润疆 优秀国产影片进校园”展映活动,充分发挥红色基因教育铸魂育人的作用。北京携手冬奥盛会开展“时代楷模”主题影片双节展映活动。

  三是立体宣传格局促进“破圈式”传播。立足已有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联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等国内主流和行业权威媒体,及时更新推介专题影片,开辟展映活动报道专栏,报网微视同发力,讲好各地公益电影放映故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活动举办从“面对面”到“键对键”,实现放映活动“云直播”、全民观影“云参与”,促进公益电影“破圈式”传播。2021年“永远跟党走——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福建)公益电影主题放映活动启动仪式全景慢直播吸引了全网超百万观看、评论。贵州、山东、广东、广西、云南、吉林、辽宁、四川等二十余个省份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广泛报道自身发展情况,还有部分文章被权威媒体转载报道。新疆的电影工作者们将电影与宣传结合起来,塔城地区拍摄电影《横平竖直》、专题片《光与影的使者》,在流动放映的过程中生动讲述着“女子电影放映队”的感人事迹。

  四是政策宣传与文化大餐同进共促。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映前公示、播放视频宣传片等多种方式提高活动宣传的触达率,提高村民关注度,扩大社会参与面;利用映前黄金时间,开展“映前大讲堂”,充分发挥公益电影基层宣传思想阵地作用,不断扩大“公益电影+”的宣传服务格局。2020年在全国基层农村、社区、校园等区域映前放映20万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片,推进法治文化精神入心。与相关宣传单位合作,映前放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宣传短片,把“十三五”时期建设成就、“十四五”规划蓝图在农民观众中宣传好,传播好党中央的声音。山东、重庆、广西等多个省份也在正式放映前播放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疫情防控、耕地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防溺水等与农村实际、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把文明“送”到群众家门口、“种”进群众心里头。

  供应“全品类”,品质影片成为群众爱不释手的 “精神主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益电影放映坚持深化电影节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影片征集、订购放映、宣传推介等方面着手,凝聚共识补“影片陈旧”短板,供应国家电影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推荐展映影片、“时代楷模”影片等,丰富乡村宣传文化阵地传播内容,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多元征片格局更加完善。进一步规范影片征集程序,设置目标要求,提高专业技能,吸引更多供片主体,激发农村电影供片市场的活力。截至目前,通过农村电影交易服务平台为农村农民提供影片的版权方增至330家,非TOP5版权方供片占比增至35%,年度可供订购影片由2231部增至5117部,为近十年最高水平。2021年新供应影片数量558部,其中近两年出品的影片206部,占新供应影片的37.1%。近十年累计新供应影片6071部,累计供应新片3437部,城市影院票房过亿大片累计供应超过300部,越来越多的大片新片更快进入农村放映。

  二是“百姓选片”更加便利。利用选片会、培训班、影片推介专题等各种形式,提高广大农村院线对选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如2019年在湖北举办的全国农村电影放映业务培训班、2020年农村电影放映业务线上培训班、2021年全国农村公益放映业务培训班“云课堂”等。安徽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购的互动式、菜单式供片模式;河南省农村院线公司增加与群众互动,邀请一线放映员参与影片订购;浙江、海南、山西、四川、江苏、福建等二十余个省份均推出“菜单式选片”和订单式服务,持续推动选片下沉工作,“你点我送”“你看我放”不断提升农村电影放映有效供给。

  三是电影资源挖掘更加深入。根据主题放映和影片推介活动的不同侧重,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展映片单,制作展映宣传片,引导院线放映队广泛放映。在推荐、放映、组织观看的过程中,《地雷战》、《金刚川》、《夺冠》等影片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人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高效输出主流价值观;《错误饮酒的危害》、《儿童步行交通安全》、《扫黄打非警示录》等“医疗健康”、“交通安全”、“防诈反诈”题材影片年订购场次均超过10万场;《家有婆媳》、《花好月儿圆》、《梨乡妹子》等“乡村振兴”、“先锋模范”、“家庭伦理”、“传统故事”题材的戏曲片贴近农村群众生活实际,受到欢迎。

  四是民族语译制片供应质优样多。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将少数民族语专区由原来的宣传展示平台转变为全流程网络化工作平台,实现了素材收集、工作样片制作、待译制素材管理、译制申请、译制影片管理、发行版影片制作等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民族语译制和放映工作实施以来,为11个译制单位提供1799部影片参考画面,制作完成的民族语发行版10067个,农村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可为少数民族观众提供39个语种的译制影片,年均订购影片约21万场次,年均订购影片超400部次,极大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管理服务“全方位”,用心打造惠民便民的群众观影“文化圈”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作为公益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的主力军、核心运营单位,团结带领全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者通力协作,着力强化队伍建设,积极创新服务模式,规范管理要求,将高标准和严要求贯穿到每一个环节,呈现出创先争优、放好影片的工作新局面,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一是放映队伍素质持续提高。中心和各省区市农村院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政治学习和工作能力提升为重点加强放映员教育培训,放映队伍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放映员思想根基进一步牢固、放映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一支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队伍。云南、北京、山东、内蒙古、上海、海南等多个省区市均举办过多次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班、竞技班等,学习国家相关放映任务和要求,明确农村电影放映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加强放映员的先进经验交流,推动全体放映员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岗位工作荣誉感,提升职业技能素养。

  二是观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根据2020-2021年农村电影放映观影行为及满意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访观众对于农村电影放映的观影环境有更高期待。目前,全国范围内设备优良、座椅舒适的公益电影观影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开展。武汉天河电影集团在2013年投资约30万元在放映点搭建了大型LED固定银幕架等基础设施,2018年又联合市水务局投资20万元对天河江滩影院的银幕架以及放映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2021年,上海市在电北管村建成了全市首个新型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配备了高清7000流明激光投影机、7.1声道专业电影解码系统和达到4K效果的高清画框银幕。音响、幕布、投影、座椅等硬件设施都做了高效能更新升级,并配备了可移动式观影座椅。

  三是规范化管理服务更加精细。服务方面,中心大力推广应用DMCC APP,建立分区服务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不断提高面向放映主体的服务效率;面向公众推出放映公示服务,对接“高德”、“百度”等互联网地图服务,开展观影满意度调查工作,打通与观众放映信息获取、观影评价反馈的双向通道。管理方面,中心在完善推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回传监管系统和基于GPS/GPRS的全国农村电影放映监管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地图以及“映前—映中—映后”的综合性评价平台,开展“时钟专项维护”行动,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规范年”活动,编制发布《DMCC大数据电影市场数据分析报告》,持续做好国家级“农村电影放映+监管”工作。各地也因地制宜不断提升监管能力水平。如: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农村电影放映监管办法》,完善农村电影监管平台功能,建立监管平台日常巡查和暗访制度,规范放映行为;浙江省出台《浙江省农村电影放映监管实施细则》,建立了省级农村电影放映GPS/GPRS监管平台,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山东省把农村电影放映作为文化惠民重点工程,推行“标准化放映七规范”,提升多元化服务质量;广东、湖南、辽宁、安徽、天津、黑龙江等近三十个省份均建立省级监管平台,精准收集省内农村电影放映信息。规范化管理服务持续保障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确保政府资金投入惠及于民。

  四是“公益电影+惠民服务”愈加多样。近年来,全国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者围绕电影放映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惠民服务,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内蒙古成立“文明光影志愿者服务队”,以文明实践为抓手开展各有专长、各有特色、更加精准的服务;山东安丘“雷锋号”放映队利用进村放映间隙,为群众义务修电器、收粮食、帮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打扫庭院等;江苏扬州红色电影放映现场,不仅有新冠疫苗接种预约登记,还提供口腔健康义诊等便民服务;湖南长沙天心区组织开展社区主题党日活动暨“光影铸魂”电影党课,组织社区党员集中观看红色主题教育片《最可爱的人》;以公益电影放映为纽带的公共服务内容不断充实。

  平台技术“全升级”,激发电影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深刻把握全媒体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用互联网思维完善公益电影技术服务体系,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电影“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农村放映优化升级”、“升级电影公共服务”的任务要求,为放好影片提供坚实的管理服务保障。

  一是基本建成公益电影国家服务平台。充分应用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新技术新手段,积极研发打造适应多层次、多维度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智能化新终端、个性化影片供给体系、移动化交易放映服务、场景化内容组织的电影公共服务运营平台,更好履行发布影片信息、交易订购、统一结算、统计数据,监管公益影片放映情况等职责,贯通“百姓点单”工作模式,大幅提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服务的灵活性、拓展性和易用性,提升服务效能和观影体验。

  二是开发完成播控传输新终端。主动应用更高规格编码、国产化加密授权管理、智能传送播映等新技术,加速开发智能化新终端,将放映画面质量提高了一倍,实现了手机智能播映和影片内容云传输快速送达。便捷放映员通过手机APP订购、下载、播放影片,实现了“多模式”定位和日志实时回传,支持对放映活动全流程数据的有效管控。新终端与国家农村数字电影服务平台相配合,大幅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同时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流程,方便使用,方便观影。

  三是设计研发智能监管平台。在全国公益电影放映监管服务平台基础上,设计完成省级公益电影放映监管服务平台方案并加紧建设。建成推广后,可实现国家平台与省级平台在公益电影放映服务的数据要素、数据规则等方面的贯通,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公益电影放映监管中的作用,为各级主管部门提供管理数据支撑,提升放映监管数据、场次结算数据的统一性和精准性,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益电影放映场次结算数据管理系统,更好地实现因地制宜做好、管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任务目标。目前,中心正在与部分省市开展试点工作。

  四是建设融活资源的“中央厨房”。对中心现有节目平台进行流程优化、重构和再造,建立统一的多渠道电影内容供给中心系统和调度机制,形成集农村电影节目策划、采集、编目、制作、传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综合平台,实现电影数字节目平台从“库房式”节目存储应用向“厨房式”智能内容供给平台提质升级,从运行链路中的内容供给端开始,创新应用方式,实现内容精准供给,为农村电影发行放映节目制作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内容资源。(执笔人 魏月)